有家长感叹“有多少优秀的孩子,背后就得有多少狠心的父母” 当童年遇上“小升初”
●关注“2013小升初”
一位家长评价,“在小升初的竞技场上,有多少优秀的孩子,背后就得有多少狠心的父母”。当童年遇上“小升初”,对于许多家长和孩子来说,即便再不情愿,但也会无奈地深陷其中。
6月考试季即将到来。除了高中考外,“小升初”择校考试最引人瞩目,考前突击复习正在紧张进行中。有专家提醒,家长要把心态摆正,不要盲目跟风攀比,这样最终可能得不偿失。
温情提醒
家长不要盲目攀比
每年各校“小升初”放榜时,总会有人欢呼有人哭泣,甚至有家长花了几万元学费,最终也是没能考上。“即便最终考不上理想的学校,但也能学到许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,也算是一种挫折教育,让孩子明白竞争的意义。”北京巨人教育集团昆明分校、昆明时代巨人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张韶维认为,考不上并不代表失败,考上了也不能说明就是成功,这段经历会成为孩子的人生财富。需要提醒的是,家长首先要把心态摆正,不要盲目跟风攀比,强迫孩子到处补课赶考,这样最终可能得不偿失。
现 象
有孩子经常在车上吃饭
“小升初”择校热愈演愈烈,这样的现状不仅是在昆明,在全国许多城市同样存在。“小升初”专家告诉晚报记者,昆明每年参加“小升初”考试的人数基本都在增加,有的学生一口气报考四五所甚至更多学校,目的就是为了多一个希望。在每一个孩子的背后,都等待着一对焦虑的父母。为了参加“小升初”补习,孩子、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全家总动员,不少孩子每天都在争分夺秒,甚至连吃饭都是在车上进行。
理想和现实永远都在掐架。过来人李女士回忆,几年前女儿备战“小升初”时,全家人都跟着受罪,每天晚上家里连电视都不敢看,生怕噪音影响到女儿的学习。遗憾的是,尽管花了钱又耗费了时间和精力,但女儿并没能考上理想的初中,自己也没有能力找关系托人帮忙,最终被分配到一所家附近的公办初中。至今,这件事成为李女士心里的一个痛处,始终觉得亏欠了孩子。
考 试
小升初考的是综合素质
目前,在昆明最受小学生和家长青睐和向往的初中,以民办初中为主,比如云大附中、云师大实验中学、滇池中学、白塔中学、长城中学等,这些学校也是每年“小升初”选拔测试的主力军。不过,这些优质民办初中的招生名额十分有限,但不少学校的报考人数都是数以万计,最终能被录取的考生只能占到零头。
比如云师大实验中学今年计划招18个班,但最终报名的人数接近2万人,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咂舌。而许多落榜学生,最终只能按照划片分配进入公办初中。这样看来,之前费心费力费钱的“小升初”补习还有必要吗?
专家表示,这一现象很正常。客观来说,“小升初”补习并非小学阶段知识的叠加,它源于小学,又高于小学,考的是综合素质,通过适量的补习可以为初中学习奠定基础,培养准初中生,起到小初衔接的作用。此外,还教给孩子一个竞争的意识,让孩子明白在一群同龄人中如何脱颖而出。相比之下,这比通过补习考上民办初中更有价值。
补 习
过早开始补习容易厌学
事实上,对于许多面临“小升初”的学生来说,每周在校外参加补习已经成为常态。有的家长甚至早在三四年级,就早早地把孩子送到补习学校,提前做起择校准备。“小升初”专家认为,这并不科学,一般来讲,从五年级开始着手准备“小升初”比较合适,如果太早会让孩子产生厌倦情绪,达不到理想效果。否则就不是未雨绸缪,而是拔苗助长。
目前,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尤其是六年级,参加“小升初”课外补习的学生规模较为庞大,有的六年级班级除了少数保送生或协议生之外,其余学生几乎都扑在“小升初”补习上。而他们的目标,都是为了能考上一所所谓的好初中。以昆明某热点小学的六年级某班为例,全班50余人,除了三四个学生之外,其余全部在参加补习,有家长认为“补习不一定能考上,但不补习肯定考不上”。